一书一世界 分享共成长
读书——明史,知世界,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3月7日晚,中礼和律师事务所“‘礼’遇书香,悦读分享”读书会活动第二期如期举行。常法诉讼中心许爱民、实习生高小昂分别从女性和自身视角为大家带来了好书分享和阅读故事。
许爱民——《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的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也许你没有通读过这本书,但你一定听说过书中那个金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到了月亮”。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是为维系生活的苟且。月亮象征着理想和崇高,是诗和远方。“你们的月亮是什么?”许爱民的灵魂一问启人深思。
她结合自身法考的经历分享道,之所以在30+的年纪参加考试是为了成为孩子的榜样,当别人问起妈妈的工作时,可以毫不迟疑大声地说出来。“本来浑浑噩噩度日,以为自己就这样了,但有时难免感到遗憾和不甘。生命只有一次,余生很贵,有目标,就要行动起来。从迈出一小步,到不断尝试改变自己,坚持跑步、专心画画、复习考试、律师实习工作……慢慢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虽然还有很多不完美,但并不影响我前进的步伐。”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许爱民说,非常感谢这本书帮助她厘清自己,让她在承认自己平凡和世俗的同时,也给了她在夜深人静时,还有透过窗户望向月亮的勇气……
《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浙江村”,20世纪80年代起渐次于北京天安门以南5公里的南苑地区汇聚成形。30年来,其经济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特殊面貌、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演变,已成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权力与政策的鲜活样本。作者借同乡之便,于90年代中期6年时间里对“浙江村”进行实地调查,深入“浙江村人”的日常生活,以近乎白描的写作手法,细致呈现了“浙江村”这一流动群体的落地、发展和变化中的诸多细节。对于“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浙江村人”作为“外来人口”在北京的生活、生产经营、乡情民愿、与流入地及户籍所在地管理部门的互动等等,均加以极近距离的分析记录。
高小昂以访谈节目《十三邀》许知远对话项飚一期作为讨论的切入点,带大家走进项飚、走进“浙江村”。她从书中讲到的“附近的消失”,分享了个人相关经历和体悟: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又开始重新依赖父母介绍相亲对象?为什么年轻人对考研、考公事项特别熟悉,但却不知道自己家最近的菜市场怎么走?“重新审视身边的这些关系,或许可以让人们在城市里感受到更多的人情味,让‘漂’们找到一些家的感觉。”
高小昂重点介绍了书中提出的“系”和“关系丛”概念:当人在建立某一关系的时候,他是带着大量已有的关系来的。他和现在的一个互动者要建立什么关系,以及怎么去建立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眼前的互动者和自己原来关系网是什么关系。你和我的既有的关系网是什么关系,这才是你我之间关系。关系的实质乃是“关系丛”。
随后,大家围绕书中“分割—攫取”逻辑、正规化的纠结以及户籍制度,结合社会现实现象展开了热烈讨论。
最后,中礼和邓君主任总结道,不同的生活和阅历可能使每个人喜欢上不同的书,带来不同的分享和不一样的视角,在不经意之中拓宽我们的思路,重新认识自己、审视世界,这也是读书会的意义之一。
律师行业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与社会变革与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他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与优势,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中礼和专注于知识产权,向来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共建书香律所,后续中礼和将带来更多好书分享,敬请期待!